1.1我国IDC的建设模式
目前,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IDC运营商约有100多家,其类型主要有电信运营商、ISP转型公司、互联网服务商、系统集成商甚至某些房地产商等,而各商家由于自身的特点不同有不同的商业定位和运营模式。目前国内IDC主要有三种典型的运营模式。
(1)资源型运营模式
这种运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,围绕基础设施建设,提供电信级服务。电信级运营商无疑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,如中国电信、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等。
(2)服务型运营模式
一些专业IDC公司由于不具备资源优势,定位于只租不建机房,重点是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和增值服务。例如中国万网致力于电子商务平台方面的服务;中关村数据推出的针对证券业网站的基于Web方式的网上证券交易解决方案;清华万博瞄准Internet技术服务、IT教育培训和应用软件服务三个产业方向等。
从某种角度讲,IDC的产品就是服务,尤其是那些没有资源优势的IDC厂商更是意识到只有不断挖掘市场潜力,推出专业化、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。
(3)横向合作模式
这种新型的市场模式已经成为IDC发展的趋势。因为对大多数新兴IDC而言,投巨资兴建机房、购买设备不仅不现实,而且会分散其在拓展服务方面的精力。资源型运营商和服务型运营商进行横向合作,既能利用前者丰富的带宽、机房等资源,又发挥了后者服务和管理方面的优势,集各家之长,优势互补。
1.2我国IDC目前存在的问题
(1)发展与实际需求脱节
目前在建设IDC机房时往往贪图大规模,其结果是没有充分调查市场需求就建了一大批高档机房,机房设备上架率却很低,造成资金极大浪费,使目前IDC市场形成了泡沫。
(2)IDC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
国内的IDC业务发展还很不完善,在规模、服务质量、服务内容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,特别在服务内容上,目前几乎所有的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IDC服务,只是包括带宽的租用和服务器存放,很少涉及网络管理、应用软件服务以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内容。
(3)市场基础还需培养
国内的IDC是随着网站的迅速发展而超常规发展起来的,客户主要集中在商业网站上,它们所占比例超过90%.而理应成为IDC业务最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的国内传统企业,包括中小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极小。
主要原因包括:首先,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普遍较低,网络的作用更多地局限于收发电子邮件、宣传企业形象等方面。这种需求只需使用收费低廉的虚拟主机服务即可满足。其次,市场培育与宣传欠佳,不少企业不知道IDC业务,不了解其优势,也就不可能采取相应的投资行为。
(4)电子商务的发展阻力重重
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,在浏览过电子商务网站的用户中,有31.9%的网民最近一年内曾通过网络商店购买过商品或服务,这一数字说明尽管我国网民人数继续增加,但其商业价值还比较低。另外,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成为困扰电子商务最主要的因素。
1.3我国IDC发展趋势
(1)大型化
中国电信等运营商都会向大规模发展,每个数据中心都会达到上万平方米。
(2)专业化
目前IDC多为网络服务运营商的一种增值业务,以运营商现有网络作为依托。而随着基础网络的日益完善,对于带宽的需求将退到一个次要的位置,真正体现价值的是IDC的服务内容、服务质量。因此,IDC将会更多地被作为一种资源外包性质的服务被某些独立的组织、团体推出或从现有的模式转变出来。
(3)品牌化
服务内容、服务质量上的竞争,最终会表现为品牌的竞争。IDC的品牌将会如同市场的商品一般,在各种面向用户的场合被广泛宣传。
(4)差异化
在品牌化的同时,IDC在服务提供内容上,也变得差异化。高度差异化的IDC能够使用户挑选到最适合自己的IDC服务,同时也能够避免IDC市场进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。
(5)区域化
在IDC日益大型化的同时,IDC的区域化也是一个发展趋势。我国幅员辽阔,超大型城市总体较少,其辐射范围为周边区域。在超大型城市的带动下,能够形成某一特定的经济发展区域。出于经济发展程度、服务认知程度等因素考虑,IDC将会集中出现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区域内。
出处:中国IDC圈 |